English 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支持项目 >>“大爱初心”征文

支持项目

Anytime,Anywhere. I Don’t Complain.--儿科核医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7批--核医学科--杨吉刚、马欢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Anytime. Anywhere.”这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的一句队训,意思是“爱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爱哪儿哪儿”,引申成中文还有“随时奉陪”的涵义,既透着王牌部队的野性,也体现着该部队无比自信的战斗状态。该军还有一句口号是:I Don’t Complain. (我不抱怨),为了打造出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部队,陆战队训练一贯以残酷严格著称,所以就衍生出了上述口号,鼓励参训者吃苦耐劳。Anytime. Anywhere. I Don’t Complain. 换做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图片-1.jpg

念起

  2011年夏天,承蒙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的支持,杨吉刚主任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儿童医院核医学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在费城的这一年,杨主任了解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儿童医院核医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这在以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AI)技术和影像组学等领先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绝对算的上是“冷门”和“异类”。回国之后,杨主任承载着对于儿科核医学的热爱、责任和使命,一路秉承着“Anytime. Anywhere. I Don’t Complain.”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开疆拓土的发展理念,义无反顾地开展国内儿科核医学工作。

  都说孩子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却总有一些孩子的童年缺少阳光和快乐,他们就是不幸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孩子们忍受着疾病和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家人们承受着四处求医的无助。面对面色苍白的患儿和满面愁容的家长,杨吉刚主任动容了。杨主任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更是医者,炽热、真诚的医者仁心指引他必须带领自己的团队,尽全力帮助这些患儿、这些普通的家庭,他用自己掌握的核医学技术来保卫这些脆弱的生命。

图片-2.jpg

生存

  当下国内的儿科核医学工作环境不容乐观,开展工作也是一路荆棘。同行认为开展儿科核医学徒劳无功,临床科室 “谈核色变”。的确,儿科核医学要想生存,没有捷径、更没有侥幸,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取得胜利的过程会异常艰辛。

  儿科核医学要想生存,要从日常点滴中淬炼。杨吉刚主任组织科室例会,同事们一致表达了自己愿意全力配合这项工作。核医学科全体医生和技师在杨主任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查阅文献、了解疾病、学习规范检查技术。科室小讲课上交流学习心得。

图片-3.jpg

  由于临床科室对于儿科核医学尚不了解,杨主任尝试了几乎所有的办法来宣传核医学,到儿童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讲座、参加儿科疾病的学术研讨会、在儿科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建立互动微信群。核医学科对儿童医院的患儿采取“零预约”的政策,即使加班,即使调整工作的时候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也要将患儿摆在首位,第一时间让患儿完成检查,拿到检查报告。截止目前,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的儿科核医学年检查量已居华北地区第一名。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求真务实,当初在怀疑中孤独坚持的事,终于证明是有价值的。

坚持

  “我们努力多一点,孩子的痛苦就会少一点”,杨吉刚主任是这样鼓励自己和他的同事们的。的确,在杨主任看来,光有为患儿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哪怕工作环境再难也不放弃的精神,练就一身解决一切困难的过硬本领,这样才能真正给患者带来帮助。

图片10.jpg

  “作为厨师,我们必须要关注我们炒的菜到底合不合食客的胃口”,这是杨吉刚主任在科室会上做的一个通俗比喻,意思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发出的报告到底有没有给儿童医院临床医生提供有用信息。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吉刚主任又主动到儿童医院进行回访,面对森严的病房管理,严格阻拦的保安,态度强硬的家属委员会,杨主任排除万难,完成了回访,为今后核医学科进行小儿疾病的诊断工作提供了更专业的依据,为改进检查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11.jpg

  儿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诊流程与成人患者有较大的区别,杨吉刚主任积极响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号召,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杨吉刚主任带领科室针对儿科患者,对核医学科的就诊流程进行了改造,同时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体会到人文关怀,核医学科有专门的儿童候诊室、使用身高贴测量身高、设有更换尿布的尿布台、哺乳室等;上述工作也通过了北京市属医院人文建设示范科室。

图片12.jpg

  基于日常的临床工作,杨吉刚主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基金,研究内容包括了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特有的棕色脂肪与儿童肿瘤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促进国内儿科核医学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吉刚主任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也积极的总结儿科核医学的诊断经验,并将经验撰写成论文发表,回国之后,他已发表儿科核医学方面的文章30篇,包括28篇SCI论文;向世界展示中国儿科核医学的成果。在这些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杨吉刚主任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被《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影响因子:6.498)杂志选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编委。

  其实坚持并不难,使它显得难的是迟疑与疑惑,坚持下来的唯一办法是立刻开始,去征服,像农夫用开垦去征服土地。

尝试

  在发展自己所在科室的同时,杨吉刚主任也在积极推动或带领国内的同行发展儿童核医学,希望在未来核医学发展的道路上,全国核医学同仁能够共同进步,不断扩大核医学的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已经举办了四期《SPECT/CT“手把手”学习班》,为全国各地的核医学工作者带去了思路和启发。其中有一位学员专门为杨吉刚主任作藏头藏尾诗一首:“吉人天相渐成友,刚直不阿系情谊,精益求精成楷模,神采飞扬立定式”, “吉刚精神”、 “友谊模式”,充分说明学员对杨主任的付出、对友谊核医学的努力的高度认可。

图片13.jpg

  最宁静的大海,最澎湃的情怀。最寻常的工作,最纯粹的热爱。杨吉刚主任带领下的核医学科,有了精气神儿。精气神儿是什么,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它为这支队伍注入了灵魂。

  在工作中感悟,杨吉刚主任没有华丽的外表、堂皇的言辞,而是始终信奉自己的初心,以特种部队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拥有博大的胸怀,深得患者和同事们的信任和拥护,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召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人用两个字来形容杨吉刚同志,一个是“勤”字,一个是“实”字。“勤劳工作、勤奋学习、勤于钻研” ;“做人实在、做事实在、求真务实” 。

  回国后的近十年光阴,记载下了杨吉刚主任的耕耘和汗水,记载了耕耘路上的勇气、沉静和喜悦,路过念起、生存、坚持和尝试。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核医学这片医疗事业,开展小儿核医学算不上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的医疗工作中才更凸显真切和朴实。儿科核医学的发展和特种训练一样,枯燥且艰辛,觉得累了,就想想特种部队是怎么训练的;觉得焦躁烦闷了,就和对自己说一声:Anytime. Anywhere. I Don’t Complain. 然后,接着干就是了。

图片-20.jpg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