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支持项目 >>“大爱初心”征文

支持项目

最美奋斗者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19年9月,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评选表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授予278名个人“最美奋斗者”的光荣称号,李桓英教授光荣当选。值此李老百年诞辰之际,奉上迟来的祝贺(当时李教授病重住院),并衷心祝愿李老健康长寿!

  首先,撰写一首小诗,表达发自内心的赞誉。

老骥伏枥,不辍劳作

终身成就,可喜可贺

大爱初心,利民为国

业绩辉煌,战胜顽疴

廉洁清正,刚直不阿

德才兼备,堪称楷模

政治生命,晚节闪烁

耄耋之年,高奏凯歌

  “2010年是李桓英教授的九十诞辰”,医院召开了“李桓英研究员学术思想研讨暨九十寿辰座谈会”。党委责成我就“李教授的学术思想”做专题发言。我想就以此次发言的相关内容作为本文的主题内容吧。

  我和李教授共事40余载,相知甚深,感触颇多,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词来表达,那就是“佩服”。谈到李教授,我最想说三句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全齐美。下面稍加诠释:

  一身正气——品德高尚,为人耿直,用俗话说,没有歪的、邪的。

  两袖清风——生活极为简朴;除了麻风事业之外,几乎是别无所求;当今要能做到两袖清风实属不易,但对李教授而言,这四个字名符其实。

  三全齐美——三者指的是临床、教学和科研。我想比较详细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临床、教学、科研不是单摆浮搁、各行其事,而是被一条纽带联系在一起,彼此密不可分。这条纽带指的是麻风病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场”。换句话说,麻风病区(现场)是临床、教学、科研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临床、教学、科研三者各具鲜明的特色(与很多医学界的老专家、老前辈的状况不尽相同,而是具有她的独到之处)。

  ①在医疗方面,李教授诊治过的麻风病人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情况不是在环境良好、条件优越的医院内,而是在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麻风病区,是在麻风患者家里;她医治的是多数人存有惧怕心理、认为可能会招致传染的麻风病人。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例一,在云南省有位叫刀建新的老人,由于患了麻风病,面部有病变,且病情较重,惧怕受到世人的歧视,就更名换姓到了远离家乡的“麻风村”去居住。李教授得知后,多次去他家里关心体贴他。经过长期细致的治疗,他不但病被治好了,还重新组织了家庭,后来又当上了村长。他含着眼泪诉说:“麻风病把我变成了鬼,李教授把我由鬼变成了人。”

  例二,1990年4月17日,是云南省勐腊县南醒村村民终生难忘的日子。经过李教授的亲情关怀和多年精心治疗,村里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县长在“麻风寨”摘帽大会上激动地宣布:南醒“麻风寨”从今天起更名为“曼南醒”(傣族语意为“新生的水边村寨”),纳入行政自然村管理。那天,李教授穿上当地妇女特地为她一针一线缝制的傣家服装,看到那些被她治愈获得新生的村民们一双双幸福的泪眼,她的内心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幸福,一向性格坚强的她在云南第一次流下了热泪。

  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她的足迹踏遍了云、贵、川广大地域的麻风山寨。

  ②在教学方面,李教授讲课很少在大学课堂上或在大会讲台上,而是数十年来坚持到偏远的山区,到麻风病人聚居的地方举办基层培训班;结合病人讲课,边教学、边实践;她亲自传授麻风病的诊、治、防技能;给麻风病区留下了自己的防治队伍,培养了众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爱民之心的亲情医务人员。仅1985-2009这二十多年间,李教授就在云贵川多个基层举办过十多次培训班,共培养基层麻风病防治人员数百人;自2008年开始,又每年在北京举办一届“麻风病防治及诊断技术培训班”,现已有2000余名来自北京市各医院的皮肤科、神经内科医生接受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教授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赠送的15辆日本丰田面包车和大约100多万美元的资助,她把车全部留给了云贵川的基层单位,而资金除了部分用于科研工作以外,其余均用在了麻风病区患者的防治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上。以上就是李教授的育人之道。

  ③在科研方面,李教授结合麻风病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疑团,结合世界范围内麻风病现今尚需解决的问题,与国外学者联合开展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例如:通过实验室研究,开发了用于麻风病早期诊断的实验方法;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与美、英等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了麻风菌基因分型、耐药菌检测、麻风病复发与再感染的鉴定、麻风易感基因及麻风免疫学相关基因的研究。

  李教授从事的麻风病防治事业,正因为沿着上述轨迹,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操作,才取得了今天的丰硕成果。据统计,共获得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此,只举两个方面的例子来表达其可喜的成果:一是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200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最高殊荣。

  有关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既往治疗麻风病仅用氨苯砜一种药物,需长期住院治疗、甚至终身治疗。为了防止出现长期氨苯砜单独治疗引起的耐药性复发,WHO于1981年制定了适用于现场的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疗程为治疗至细菌阴转或2年。李教授于1983年率先在我国采用了WHO提出的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麻风病现场监督治疗24个月,每年进行复查监测,通过对近万名患者的观察,年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WHO提出的0.1%的要求。观察结果还表明:这种短程方案比治疗至细菌阴转每位患者平均节约3~4年的治疗时间;云贵川三省4万余名患者节约与治疗有关的费用5000万元,促进我国将联合化疗治疗至细菌阴转转变为全国均采用短程联合化疗。WHO于1994年向全世界推广,为麻风病的治疗开创了一条快速、高效、经济、实用的新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巨大贡献。

  2001年以李教授为首的麻风病防治科研工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医务界科研成果的最高殊荣。该研究采取现场工作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策略、技术措施,为我国在不同阶段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使我国实现了麻风病全面控制和基本消灭的目标,并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该研究成果不仅使近40万麻风病患者经过治疗获得新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消除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范例,为全球消除麻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合上述内容,个人认为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教授献身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始终走的是符合我国国情,以麻风病人为本,以麻风病区为着眼点和立足点,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密切结合的行医治学路线。实践证明了在我国这一路线是防治麻风病行之有效的必由之路。

  在此,要深深感谢李教授留传给我们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再一次祈福李教授健康长寿!

  甘绍伯

  (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020-7-2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