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壁垒 促进专业协作 | 第三届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13-1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赢冠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大咖云集,新星闪耀,为广大口腔同仁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盛宴。为期2天的学术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印度的口腔同仁参会,累计11050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11月13日上午9:00,论坛正式开幕,由北京口腔医学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张方明教授主持开幕式。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全军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第五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刘洪臣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口腔医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白玉兴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教授、口腔科主任黄晓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席张方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黄晓峰教授简要介绍了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历史及现状,希望本次论坛为口腔同仁带去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与大家共同交流、提高,架起友谊桥梁。
张澍田教授在致辞中提到: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日益受到重视。多年来,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在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推广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服务于临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白玉兴教授表示:前两届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论坛举办得很成功,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第三届论坛通过积极筹备能够如期举办实属不易。今年论坛内容覆盖口腔修复、牙体、牙周、正畸、种植、颌面外科以及口腔影像等多个专业,邀请了各个专业的顶级专家共聚一堂,就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此外,论坛增设了“青年新秀专场”,邀请了6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分享他们及其背后多学科团队的精彩病例和跨学科诊疗经验。大咖云集,新星闪耀,是本次论坛非常突出的一个亮点。本次论坛得到了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刘洪臣教授指出: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内容涵盖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全科医疗以及一些特殊诊疗模式的探讨。本次论坛不仅有业界大咖进行专题讲座,也有曾经参加过“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口腔跨学科病例展评”的青年医生分享切身体会,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是论坛举办模式上的创新。口腔医学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特点,打破专业偏见和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与口腔全科医疗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综合医院口腔科诊疗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和方向。这次论坛将为广大口腔同仁提供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我们互相探讨,共同努力,必将在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全科医疗方面取得突破,促进我国口腔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加开幕式的专家有:
第一行左起闫福华教授、张方明教授、刘洪臣教授;第二行左起白玉兴教授、潘洁教授、胡文杰教授;第三行左起黄晓峰教授、郑广宁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学术交流环节。本次学术论坛特邀业内知名专家,从口腔修复、牙体、牙周、正畸、种植、颌面外科以及口腔影像等多个专业角度深入探讨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诠释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理清临床设计思路,规划合理临床实施路径,建立高效诊疗流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与统筹,促进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论坛特邀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主任委员宿玉成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闫福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侯本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郑广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厉松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副主任胡文杰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主任潘洁教授进行了线上精彩演讲。
关于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MD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张方明教授围绕“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展开,张方明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OMDT)的概念,并从实施目标、基本条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制度保障、质量控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系统阐述了 OMDT 体系的构建与实施。OMDT是对传统口腔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能为复杂口腔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OMDT能够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整体医、教、研、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科影响力。OMDT是未来口腔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构建规范、成熟、完善的 OMDT 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和实施,必将有助于我国口腔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
牙周与修复
修复治疗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牙周问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闫福华教授认为:种植修复应该是公认治疗缺失牙最好的修复手段,即便如此,种植修复以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机械的并发症和生物学并发症,生物学并发症可以通过材料的改进以及技术的提高得以减少,但是生物学并发症的病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牙周疾病没有得到完善治疗,余留牙如果存在病变,它也会对种植修复的远期效果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闫福华教授强调:在牙周治疗当中,对于菌斑的去除是排在第一位的,无论你是不是牙周医师,都要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动他自身控制菌斑的主动性。关于牙周健康有关的修复设计,闫福华教授提到:修复体在不影响美观的基础上,尽量设计在龈上,不要侵犯生物学宽度,无论是临时冠还是永久修复体,牙冠表面应该做到光洁,利于菌斑控制。各位医师在修复治疗前一定要检查、治疗牙周的病变,要在牙周相对健康的情况下开展修复治疗。
在11月13日下午的学术活动中,三位专家继续带来牙体牙髓、口腔正畸、口腔影像学科的在线主题讲座。
牙体牙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侯本祥教授分享了“牙内陷的诊断与治疗”。牙内陷患病率为0.04%~10%,其中上颌侧切牙达90%,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根据牙内陷的深浅程度及临床形态表现可分类为: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牙中牙;国外采用的Oehlers分类可分为Ⅰ、Ⅱ、Ⅲ(Ⅲa、Ⅲb)型;以及还有少见的牙根内陷。临床表现为腭侧或在舌隆突上存在凹陷或者牙面沟,筒状或锥状牙齿畸形,过大牙或过小牙,很多牙内陷患牙常常伴发畸形舌侧尖、切端凹陷及唇沟;同时常会导致龋病、不可复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牙龈/面部肿胀及牙龈窦道等疾病症状。牙内陷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牙体检查、牙髓检查、根尖周检查、窦道检查、牙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治疗原则首先是保存具有生理功能的活髓,无法保存活髓则要控制感染、保存患牙;内陷区的治疗和主根管的治疗均有可参考的治疗策略和步骤,根尖周病变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行冠部修复。通常在术后3、6、12、24月进行复查评定疗效,以判断治疗成功或失败。同时,侯本祥教授还通过系列经典病例诊疗过程,进一步解析并总结了牙内陷的临床应对要点和注意事项。
正畸与多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厉松教授以“辅车相依——正畸与多学科联合治疗”为题,探讨了多学科治疗中正畸学科所扮演的角色,强调了口腔正畸学作为毕业后教育科目、门槛相对高,不要求每一位口腔医师都掌握,但全科医师应该知道正畸治疗的作用,同时正畸医师也应该有全科治疗的理念和思路,学科交融是未来口腔医学的发展方向。随后,厉松教授先后展示了正畸与不同学科联合治疗的典型实例,包括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重新分配牙列间隙+修复治疗恢复牙齿外形、重建咬合,正畸排齐整平牙列、矫正咬合关系+修复治疗恢复过小牙外形,正畸压低过长后牙为种植修复创造条件,正畸、牙周、修复多学科合作完成断根牵引修复,严重牙周病的拔牙矫治,正畸修复联合治疗Ⅲ类错𬌗,以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病例。在全科治疗中正畸的意义如下:1.解决咬合问题;2.解决牙齿排列问题;3.为修复、种植创造条件;4.解除拥挤利于牙周维护;5.使患者利益最大化;6.设计简单可行的正畸方案,尽量控制疗程。
口腔影像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郑广宁教授基于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讲解,探讨了影像学诊断在口腔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其中一类病例关于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牙骨质结构不良、致密性骨炎的诊断及鉴别,由此总结了影像检査在牙髓及根尖周疾病行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根管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的质量是提高患牙保存率的重要保证,而X线片是唯一能够记存的、贯穿根管治疗术始终的、直观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査可以明确病变,了解根管数目、走行、弯曲情况,测量根管的工作长度,评估根管预备、充填的质量及术后治疗效果。另一类病例关于非牙/牙周病变导致根尖周异常的疾病拓展,例如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鼻腭管囊肿、鳞状细胞癌、牙源性黏液瘤等,临床有根尖周异常的症状表现,如果全科医师或牙体牙髓专科医师接到这样的患者能仔细判读影像资料,对病变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可以避免不当的根管治疗。此外,郑广宁教授也对牙根折裂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作出了细致总结。
郑广宁教授总结了口腔影像医师临床工作的十六字准则:熟悉正常、发现异常、分析判断、结合临床,向在线听课的医师观众们展现了口腔医学领域丰富内涵的“黑白”世界。
11月14日上午,学术演讲精彩继续。
口腔种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宿玉成教授对口腔种植的美学临床程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讲解。美学区种植有三大目标,分别为轮廓美学、红色美学及白色美学,宿玉成教授对在不同骨弓轮廓保留情况及不同种植时期阶段,如何实现三大目标进行了介绍。美学区种植的临床要点有三点:①正确的种植体三维位置与轴向;② 完善的骨增量程序;③ 合理的软组织成形。目前,引导骨再生已经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标准临床程序,骨弓轮廓的重建为种植体周软组织提供了基础。使用临时修复体成形、临时基台成形、带蒂瓣重建、游离龈移植的方式可获得理想的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态。宿玉成教授介绍,即刻种植中的关键在于保存唇侧骨板与软组织。
关于牙周手术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胡文杰教授讲解了大面积牙体缺损综合治疗设计中的牙周考量,并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梳理了牙周冠延长术的临床操作与注意事项。在进行牙冠延长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牙冠延长应在控制炎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遵循牙周手术进行必要化验检查无菌观念、无痛操作、术后口腔含漱等基本原则;手术区保持≥2 mm的角化龈宽度;断端-骨嵴顶≥3mm;综合考虑冠根比;唇侧龈缘高点-邻间处骨嵴顶高度落差要协调;牙龈缘-釉牙骨质界-骨嵴顶外形保持一致性;注意龈瓣的薄厚与处理等。胡文杰教授强调,牙冠延长术的前提是合理的冠根比和到位的根管治疗。
全科与修复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潘洁教授分享了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方案的决策。在根管治疗后维持根管系统的封闭十分关键,当根管治疗后不能立刻进行永久修复时,成品暂封材料使用时间建议不超过1个月,厚度不少于3 mm。如使用含有丁香油成分的暂封物,在后续修复粘接时需要酸蚀+冲洗。在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前,需要进行牙髓、牙周、生物力学综合评估,潘洁教授强调,口腔副功能(紧咬牙或磨牙症)对牙髓治疗后的牙齿损害尤为严重。对于不同牙齿缺损类型,在进行修复方式决策时要从控制感染、牙体缺损、牙周状况、咬合状况、患牙在牙列中的作用、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全面考虑,合理选择树脂充填、贴面、嵌体高嵌体、嵌体冠、全冠、桩核冠的修复方式。
青年新秀专场
与前两届论坛有所不同,第三届口腔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学术论坛增设了“青年新秀专场”。11月14日下午,6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齐聚直播间,分享他们及其背后多学科团队的精彩病例和跨学科诊疗经验。他们均来自于临床一线,各自身怀绝技,其中5位曾经参加过“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口腔跨学科病例展评”并进入全国十强,他们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佼佼者,是我国口腔医学领域里的后起之秀! 这个“青年新秀专场”侧重展示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实战病例,使论坛内容更加丰富新颖,也为优秀青年医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