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您需要知道这些
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在就诊时是一个医患双方相互配合的过程。了解一些中医的基本常识和诊疗特点,有助于医患双方形成“合力”,更高效地把病看好。今天,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路遥就来为您讲讲看中医需要注意什么。
中医是否分科?
自隋唐开始,历朝历代的太医院(太医署)多分为十三科,不同年代具体分类略有区别,这是最初的中医分科雏形。
时至今日,二、三级中医院往往逐步专科化,从检查到治疗都通常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综合医院或社区医院的中医科分科不像中医院那么细致,但医生往往有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或病种。这种情况便于医生了解专业知识和进行学术交流,以便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看诊疾病会分科,而诊疗疾病的思维通常是“整体”的,常见的功能失调性疾病往往都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中医注重人体功能失调的改善,诸如“气血不足”、“脾虚”、“痰湿”、“阴虚”一类的中医名词,仅仅是对当前人体功能失调状态的描述;这些名词对中医同行交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患者本身而言实际意义并不大。看诊中医时,不必把精力放在了解医生的“说法”上,而要注意听清医嘱。
就诊的注意事项
1、请勿化妆,不要进食有颜色的食物
中医就诊需要通过观察气色和面容来辅助辨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就诊时请勿化妆。小朋友来看中医前,不要吃有颜色的糖果,成人不要含服一些带颜色的含片,避免染苔后影响舌诊。刷舌苔这个习惯会改变舌苔状况,从而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就诊之前也最好不要刮苔。
2、携带病历资料
病症在其他地方就诊过的,建议带好相关的检查报告、出院病历或方药底方等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了解治疗情况,避免“同类无效”的用药思路。中医开方或治疗多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苔及脉象,虽然可以不依赖现代医学检查,但也是重要的参考。
3、就诊时描述病情需注意
先要将本次最想解决的病痛说出来,并告知持续时间或发作频率;如有多个症状,可以按轻重程度先重后轻来描述。
描述后医生会围绕症状询问一些具体细节,注意听清问题直接回答。切忌流水帐式叙说病情,甚至从数年、数十年前曾有而现在没有的症状讲自己的“辛酸史”,这对医生整理疾病的发病过程无益,甚至误导医生决策。
问诊结束或同时,医生会同时看舌象、诊脉,之后会开方或准备进行治疗。此时不要着急问问题,请让医生凝神思考。待开完药后,有不尽事宜可以提问沟通,确保听清医嘱并需照医嘱建议执行。
4、关于复诊
中医治疗慢性病通常需要复诊调整方药或治疗方案,即在药临近吃完时再来就诊。不要长期吃一个方子或者某一中成药,因为症状变化身体的功能状态也有了改变,原来的方子可能不适合现在的身体状况。
复诊时跟医生沟通,最好先表达已经好转的症状再说未好转的症状,最后说新出现的症状,便于医生整理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复诊时需注意要如实跟医生叙述病情,不要怕医生面子上不好看而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吃中药后胃难受,不要以为“中药就是这样,忍一忍就过去了”这种情况通常是选药不当造成的。
5、关于穿着
看诊时最好穿宽松舒适的衣物,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要注意穿松腿口或袖口的衣物便于暴露治疗部位。
中药喝到何时可以停?
许多人纠结何时停药的问题,比如怕停药之后病情复发之类。大致分两种情况,有些人的疾病以功能失调为主,此时只要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生活就可以停药调养,只需调整生活方式即可。
有些比较难治的慢性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病或肿瘤,往往无法彻底治愈,只能慢慢调养,这种情况就比较特殊,“停药”需要看病种、体质、生活环境等影响因素。最好可以长期坚持吃药,但也不必顿顿不落,可以根据医嘱或自身感觉“吃吃停停”。
作者介绍
中医科:主治医师
刘路遥
出诊地点:西城院区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专长:疼痛性疾病: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各类型头面痛、四肢关节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儿童抽动障碍
- 标签:
上一篇: 抓住5个关键时刻,助您安全合理用药
下一篇: 带您了解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