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视的肾脏疾病
肾脏,作为我们体内不可或缺的器官,其健康状态至关重要。然而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3亿。很多人不重视肾脏健康,可能会出现贻误诊断及治疗最佳时机的情况,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最终只能依赖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今天,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王丽妍副主任医师和吴逸如主治医师一起聊聊关于肾脏疾病的相关话题。
认识肾脏,关注肾脏
“沉默的肾脏”不容忽视
慢性肾脏病以其低知晓率、高发病率和病程的隐匿而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肾脏病开始时通常没有任何症状。这与肾脏独特的结构有关,肾脏拥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就算50%的肾单位丢失,剩下的50%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因此,肾脏疾病早期如果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是无法发现问题的。而当肾脏功能降低到25%以下时,患者才会出现乏力、恶心、腹胀、口中有异味、皮肤暗黄和骨骼疼痛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去就诊,也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是肾脏出了问题应该看肾内科,因此,很多肾功能不全患者都走过弯路,等到肾内科就诊时,已经接近尿毒症状态。
这些情况可能是早期肾病的信号,应及时来专科就诊。
1、尿中泡沫增多,且泡沫长久不消失,说明可能是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2、尿液的外观改变:尿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尿液中可能有红细胞或者其他有形成分。
3、夜尿增多:正常人在60岁以前一般夜尿不应该超过3次,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或者夜间尿量大于白天尿量,很可能是肾病的早期表现。
4、早晨起床后眼睑或面部水肿。
5、睑结膜或甲床苍白,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活动耐量下降。
6、无明确原因的血压升高,或血压较前不易控制。
危害肾脏的习惯有哪些?
1、喜静不喜动
长时间不运动不利于血液循环,影响肾脏及时、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垃圾”,且容易引起肥胖、代谢紊乱,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血管的硬化等改变。
2、不渴不喝水
喝水量过少,身体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溶解,难以经尿液排出,在体内沉积后形成临床常见的尿路结石等。但是用果汁和能量饮料、浓茶、咖啡代替水是不可取的,这些饮料里面含有大量添加剂、防腐剂和糖分等,会加重代谢紊乱和肾脏负担。推荐每日饮用清水1500毫升(每天8杯水),如大量运动、出汗、发热等特殊情况下应进一步增加饮水量。
3、有盐有味吃得爽
吃得过咸,不仅导致水钠潴留,增加高血压风险,还加快肾功能损害。高脂饮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损害肾脏血管。
4、吞云吐雾似神仙
烟草中暗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丙烯醛、一氧化碳等随呼吸弥散入毛细血管,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血管硬化、肿瘤等。因此,在预防肾病过程中,戒烟尤为重要。
5、爱当“夜猫子”
睡眠质量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对肾病患者更是如此。充足的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重要保障,长期睡眠不足加重代谢紊乱,降低免疫功能。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肾病?
肾病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等),肾功能检查以及肾脏影像学检查。广大观众都应该在常规健康检查中评估慢性肾脏病风险,除此之外,重点人群的筛查能更好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下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1、糖尿病患者:所有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和肾功能的检查。
2、高血压或(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很高,存在这些病史的患者应接受慢性肾脏病的筛查和评估。
3、慢性病毒感染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在内的慢性病毒感染患者,都极易发生慢性肾脏病。
4、有恶性肿瘤及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本身或抗恶性肿瘤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
5、使用肾毒性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锂盐、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中药,或者新加用一种药物时,都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和尿液的检测。
6、肥胖:肥胖相关肾小球硬化比例很高。
7、有儿童期肾病史。
8、有家族肾病史:IgA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脏病。
关于肾病的常见误区
腰痛就一定是肾脏生病了吗?
引发腰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腰痛,多数是由腰椎或者腰部肌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另外由于尿路的感染,尿路的结石或泌尿系统的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腰痛。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如风湿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腹主动脉瘤等,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炎症或者肿瘤引起的放射性疼痛,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而真正慢性肾脏病最突出的症状很少是腰痛。
因此,对于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尖锐的、放射性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建议首先就诊外科,最终由医生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腰痛,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不至于延误病情。
水肿就是患了肾病吗?
肾病确实可以引起水肿,但是水肿并不一定就是患了肾病。肾病引起的水肿通常容易出现在眼睑、颜面部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晨起明显。如果肾病加重,可出现足踝等下肢低垂部位的水肿,通常为可凹性水肿,严重时可波大腿、阴囊等部位,长期卧床患者多见于腰骶部。诊断肾性水肿很简单,查尿常规和血生化,若发现有血尿、蛋白尿,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通常就可以诊断。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以出现水肿,常见的有: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黏液性水肿、静脉血管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需要进行鉴别。
尿频就是患了肾病吗?
正常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4次,夜晚0~2次,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即为尿频。导致尿频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心理性的,也可以是由疾病导致的。
1、生理情况导致的尿频,往往伴尿量增加,常见于大量饮水、进食了含水量多的食物,或者服用了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后(心内科患者常见)。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这时候人们并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调整饮食或停止服药后排尿次数自然就会减少。或者一些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和排尿不畅等情况。
2、心理性尿频,通常表现为排尿次数时多时少,而且每次尿量不多。通常发生在白天或夜间入睡前。常常有明显的精神因素,比如焦虑、紧张、失眠等,但每次排尿量很少。常常各项检查结果没有异常。这种情况可进行心理干预和使用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
3、我们需要重视因为各种疾病因素导致的尿频。
(1)泌尿系统或邻近器官的炎症刺激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肾孟肾炎、外阴炎等,往往同时伴有尿急、尿痛和排尿烧灼感等症状,尿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尿培养会出现阳性。
(2)非炎症刺激,比如尿路结石、肿瘤等,也常常引起尿频的表现。这些因素导致的尿频往往呈持续性,且每次排尿量少,或伴有肉眼血尿、尿中带血块等,通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会发现异常。
(3)肾小管间质疾病引起的肾脏浓缩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尿频,且容易被忽视,往往伴有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和尿PH值升高,尿糖增加,电解质紊乱等。
总之,尿频不一定就是病,找准原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慢性肾脏病的管理
怎样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1、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
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原因众多,总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是指由于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造成的,如近些年多见的糖尿病肾病,育龄期女性多发的狼疮性肾病,老年人易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等等。除外了继发因素,其它都可以归入原发性肾脏疾病,通常也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1)对于继发性肾脏疾病,通常需要全身系统性治疗,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管理,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针对肿瘤的化疗等等。
(2)而对于原发性肾脏疾病,通常需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前往往会先行肾穿刺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情况,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2、严格控制血压
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都应该规律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
3、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是摄取必要的营养,不加重肾脏负担,以及保护残余肾功能。
(1)限制食盐摄入,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更应该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
(2)摄入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鸡肉等。同时,为减轻肾脏负担,要控制摄入蛋白质的总量。
(3)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补充α-酮酸制剂。
(4)还须注意尽量选用低油低脂的食物。
(5)对于高磷血症患者,还应该注意低磷饮食和加用口服磷结合剂。
4、预防和控制感染
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会加重肾脏病进展,引起尿蛋白增加,血肌酐升高,出现感染需要及时治疗,感染稳定后复查尿蛋白和血肌酐等指标,监测疾病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对于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糖尿病人群。
5、避免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的代谢产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长期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容易导致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例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利福平)、CNI类药物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因此,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严禁乱吃药,更要减少“保健品”的使用。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用量,避免出现药物中毒。
6、定期复查
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评估,如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生化、血常规等检查。
作者介绍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丽妍
专长: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血液透析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
肾内科:主治医师
吴逸如
专长:常见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液透析并发症的防治。
- 标签:
上一篇: 远离肥胖:预防妇科癌症的关键一步
下一篇: 备孕时,查出支原体阳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