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远离“樱桃红色”的危险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远离“樱桃红色”的危险
临近年底,许久不见的好友常会在此时小聚。天寒地冻,大家围炉而坐,烹茶耳语, 或是品尝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享受着欢聚的喜悦。但在此温馨时刻,务必警惕炭火燃烧的问题。如果炭火燃烧不充分,可能导致一氧化碳(CO)产生过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这是十分危险的!一氧化碳中毒严重患者的皮肤和黏膜会呈现特有的樱桃红色,这不是“高原红”也不是“腮红”,而是中毒的标志!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学习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让这抹可怕的“樱桃红”远离我们与家人。
1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在生产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即为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这家伙厉害之处在于无色无味,神不知鬼不觉地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正常血液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在这里要特别划重点,大家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只有烧煤取暖才会有,液化气、天然气、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都可能产生一氧化碳,让人不慎中招!
近年来,不时有围炉煮茶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发生。不少人会产生疑问:“难道我们就不能‘围炉煮茶、煮酒论英雄’了吗?”当然不是!建议大家在室内围炉煮茶,最好选择电炉、酒精炉,如果用炭火炉、煤炉等切记不能长时间在密闭的室内使用,要放在通风的大厅或户外,煤炭要烧尽,离开时要将炭火完全熄灭。木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在封闭的室内,通风不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容易导致人体一氧化碳中毒,让“围炉煮茶”变得异常危险。
2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一氧化碳轻度中毒者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慌、恶心、呕吐以及视物不清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皮肤、口唇黏膜、甲床可呈现樱桃红色——这个樱桃红色并不美丽、它是身体报警的信号。严重者呼吸心跳加快,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遗留严重后遗症。如果有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使用不规范等情况,又处在室内相对密闭的环境,且通风不良,要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
3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方法
医务人员通过询问患者就诊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临床表现,结合动脉血气分析,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检测,即可确诊。正常人血液中HbCO含量约为5%-10%,轻度中毒者HbCO饱和度达10%-30%;中度中毒者HbCO饱和度达30%-50%;重者HbCO饱和度大于50%。
4 身边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该怎么办?
如果身边人不幸出现中毒的症状,大家在就医前能为中毒者做些什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充分开窗通风是关键,充分开窗通风是关键,充分开窗通风是关键!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完全开窗通风,在初步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施救者自身一氧化碳中毒。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离中毒环境,注意保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紧急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患者转运至有高压氧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也不相同:
氧气吸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吸入氧气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快一氧化碳的排出。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防治脑水肿: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治疗常用的是20%甘露醇,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等。
促进脑细胞代谢:应用能量合剂,常用药物有三磷酸腺苷等。
防治并发症:意识障碍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按需翻身以防发生压疮和肺炎。并予患者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同时治疗患者基础疾病。
5 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说一千道一万,预防是关键!咱们每一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我们应该将掌握的生活常识分享给他人,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1、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在室内使用炭火进行烧烤、火锅时,也应注意安全,记得开窗通风。
2、不使用淘汰、不合格热水器,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长久密闭的车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不足也会导致头晕、发沉、四肢无力,及时通风、休息是关键。
4、有条件的话,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围炉煮茶多欢笑,幸福生活真是好;“樱桃红色”不需要,防止中毒有妙招。希望大家通过此次科普分享,能够彻底与“樱桃红色”说拜拜,健康快乐每一天。
作者介绍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赵岩
专长:从事急诊临床工作,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消化道出血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标签:
下一篇: 带您认识“花中黄金”——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