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贾继东理事长、尤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入选斯坦福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这是全球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榜单之一,凭借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和全球范围的覆盖,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贾继东理事长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与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尤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入选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通过大规模标准化引文指标遴选出全球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22个学科领域、174个细分领域。评价体系基于复合指标(c-score),综合考虑6个方面:总引用次数(NC)、H指数(H)、合作作者调整后的Hm指数(Hm)、作为唯一作者的论文引用次数(NCS)、作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的论文引用次数(NCSF)、作为唯一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引用次数(NCSFL)。通过这些指标,榜单客观、公正地呈现科学家的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贾继东,北京学者,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理事长、法定代表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继东理事长长期致力于临床肝脏病学科建设,牵头搭建并完善了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等少见疑难肝病的实验室检查、肝脏影像及肝病病理诊断平台,危重及终末期肝病的药物、内镜、介入及肝移植等全链条救治平台,并形成了各具专长、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临床诊疗、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了肝纤维化逆转的核心机制,参与建立评价肝纤维化病理学逆转的 “北京标准”,提出了肝硬化再代偿所需的肝功能稳定改善标准,联合研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肝纤维化无创检测设备,推动了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主编大型临床专著《王宝恩肝脏病学》,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0余篇,牵头制订国际指南1部、国内指南3部,参与制订国际指南5部、国内指南10部。
曾担任国际肝病学会(IASL)主席、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二等奖。
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尤红,北京学者,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尤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致力于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诊治和发病机理研究。作为学科带头人,连续牵头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立了我国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队列,明确了抗病毒治疗2年肝纤维化逆转率可达50%及以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肝纤维化逆转病理评估“北京标准”,改变了临床实践;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全病程治疗新方案,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首次提出肝脏前体细胞可长期传代保持多向分化的特性,拓宽星状细胞是纤维化发生核心的传统观念。
作为第一/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110篇,在肝病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论文10篇。作为中国大陆两位专家之一参加了2023年WHO乙肝指南制订,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编写亚太地区指南1部、国内指南共识13部。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此次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不仅是对专家个人长期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在以发展医学事业,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为宗旨下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方面的综合实力。未来,基金会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原创性研究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