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批--神经内科毕鸿雁-美国梅奥诊所进修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友谊医院的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让我在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后仍有机会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梅奥诊所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和交流,使我对美国最顶级医院的神经内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1. 基本情况
作为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人才培养基金第12批资助出国学习人员,2018年8月29日从北京出发,前往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断开始一年的访学和交流。
2. 情况介绍
梅奥诊断Mayo Clinic总部地处美国明尼苏达州东南部罗彻斯特(Rochester),11万人口,70%为Mayo Clinic服务。在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建立两个分院。
作为医生心目中的麦加圣地,2019年3月Mayo Clinic罗切斯特院区蝉联《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2019-2020全美最佳医院排名”榜首,且在12个科室排名中位列前茅。纵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历年公布的全美最佳医院排行榜,Mayo Clinic罗切斯特院区始终名列前茅并多次位居榜首。在今年的排名中,除了摘得综合排名魁首外,其排名第一的科室数量也远超美国国内其他医院。
Mayo Clinic在早期曾是一家私人诊所,由医学博士William Worrall Mayo单人执业。Mayo医生1864年开始在明尼苏达州的罗切斯特市行医,他的儿子William James Mayo和Charles Horace Mayo从医学院毕业后,相继加入到这个诊所,诊所的业务由此发展成为家族业务。随着病人需求的多元化及专业化医疗的兴起,Mayo兄弟开始尝试邀请同事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诊所。自1890年开始,诊所的业务也不断增长。与当时许多小心翼翼保护自己技术的行医者不同,Mayo兄弟奉行开放交流的理念。他们周游各地,学习先进的医术,并欢迎想来互相交流的同行。20世纪初,许多来自于美国甚至全球各地的医生来到位于罗彻斯特的诊所交流学习。诊所的手术室配备了观摩廊,并在天花板上装有多面镜子,让慕名而来的医生可以观看手术过程。随着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士涌向罗切斯特。20世纪10年代,Mayo兄弟认为是时候设计一座符合他们多学科、综合就诊新理念的建筑了。这样Mayo Clinic这个名字也正式出现在了建筑物大门上。
Mayo Clinic拥有最先进的诊疗技术,最早提出和践行了多学科联合诊治这个概念;发明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发明了术前用碘剂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的方法,开创了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分离出糖皮质激素,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改良了人工心肺机,第一次成功的开展了一系列开心手术;首创了术后ICU;开展了全美第一例FDA批准的髋关节置换术;证实了胰岛素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首次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引进了北美第一台CT机;建立了全美第一个配有电子束加速器的手术室,可以在术中对实体肿瘤进行放疗;实施了全美第一例心脏、肺和肝脏的联合移植手术;在美国建立了最大的心脏肝移植项目;成为美国第一个多中心指定的综合癌症中心,等等。
梅奥诊断神经内科也是多年全美排名第一的专业,最早发明了现在神经内科医生人手一个的检查工具叩诊锤;有很多神经内科熟悉的综合征命名也都是源于梅奥诊所,像大家熟悉的Lambert-eaton综合征,现在我们还经常和lambert医生的夫人Lennon医生(神经免疫学造诣很深的教授,发现水通道蛋白4与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走廊里相遇,休息室里进餐聊天;最早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临床7T MRI,增强了医生们识别大脑细微变化的能力,对癫痫患者特别有帮助,等等
1972 年成立了Mayo Clinic 医学院,在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和明尼苏达州均设有分校,拥有全国最高师生比。2018年,Mayo Clinic获得著名慈善家Jay Alix,AlixPartners公司创始人2 亿美元的捐赠,指定用于Mayo Clinic 医学院,为此,Mayo Clinic 医学院现更名为Mayo Clinic Alix医学院。Alix先生是在Mayo就医的患者之一。Mayo Clinic 有2000多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养,每年有近万人进修或短期参观学习。
Mayo Clinic三个盾牌的标志代表了梅奥三项工作:临床医疗服务、教育和研究,中间较大的盾指的是医疗服务,两侧翼盾表示研究和教育。正是通过卓越的医学教育、深入的科学研究及出色的医疗服务三者的结合,使得梅奥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医疗中心。
3.个人体会
初到梅奥诊断,感觉不是去了一家医院,而是来到一个大型商场。没有国内医院忙碌的白大衣身影,没有充满走廊的消毒水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外墙的人体雕塑,室内的艺术浮雕工艺品,宽敞明亮的大厅,面朝落地窗的患者等候沙发,随处可见的服务台和科普小册子,以及门诊大厅悠扬的钢琴声……
医院各个大楼之间有地下通道(subway)相连,地面上有空中连廊(skyway),对残障人士非常友好,都有专门的通道。Subway和skyway四通八达,甚至可以通到罗切斯特市内的艺术中心和图书馆以及周围的商圈。这在极冷的冬天至关重要,完全不需要外出到室外就可以四通八达。当然初到不熟悉的人也是很容易迷路,经常听到广播寻人启事。
梅奥诊所员工总数为63,000多人,医生只有4700人。所以服务医生的人很多,每个医生都配有1名专属秘书,1名专属护士,带教1到2名住院医或者临床的fellow。这里的医生少而精,护士和外在的支持部门的人员很多,医生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专业的工作,其余琐碎的事情都可以交由护士和秘书处理。记得刚到梅奥不久要完成一个录入病历记录的工作,有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病历没有电子版,需要纸质的资料,我按照国内的思维习惯想需要自己去类似病案室的机构借阅查询,向老板求助询问是否需要开通权限,老板很诧异,说你把list给我,我发给秘书,然后第二天一早所有的病历资料都摆在我的桌子上了。当时内心一万个……
在梅奥诊所每个患者看病时间不会少于半个小时,所以医生一天通常只看5-6个患者,记得有一天我老板看了10个患者,下班到实验室告诉我们已累瘫,然后还调侃说一句佩服Dr. Bi一天能看50个患者,我心想我还说少了呢!在这里就诊最后医生通常会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直到患者所有问题被解答,一次就诊才结束。如果患者问到譬如类似保险覆盖等非直接医疗问题就会由护士或者相应的部门来解答。所有的患者都是采取预约制就诊,但梅奥诊所患者通常来自全世界各地,因此为了减少患者旅途和住宿的费用,预约检查安排通常比较快,检查基本在1到2天完成,复杂的也基本能在一周内完成。像我们神经内科肌电图检查费时费力,复杂患者通常要3-4小时完成检查,在国内很多医院检查要预约到三个月到半年。但是在梅奥为了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竟然开设了11个肌电图检查室,而且肌电图检查的时候必须有相应的临床医生参与。由于是预约制加上多数患者是疑难病例已经在全美甚至是全球多次就诊,因此医生在接诊患者之前会预习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时候还会查阅最新的文献,就诊时提供给患者。记得有一次一个患者所患疾病正好是我科研工作的基因变异动物的实验模型疾病,老板不但让我把最新的文献复印给患者,还让我把老鼠实验的进展以及将来的可能的干预措施都一一向患者交代。可能就是这种任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极致以及践行患者需求至上的精神才使梅奥多年屹立全美第一最佳医疗机构位置不倒。
超乎寻常的研究与IT投入,成果斐然。梅奥诊所医生只有4700人,而IT人员却有7000余人。她提供大量APP给患者、医生,包括教育、健康管理等APP,提供十亿美金级别的IT服务。2014年苹果公司发布的移动应用平台Healthkit,便是由Mayo Clinic参与开发的。每个职工都可以远程登录自己的工作电脑,即使在家里也可以登录与在单位完全一样的系统。当然由于来梅奥诊所就诊的有不少国家政要富商名人,他们后台检测也很严密,如果涉及到查询保密文件系统会跳出提示属于保密资料,如果临床和科研确实需要请联系某某部门等等。
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周围神经病理实验室,属于临床和研究实验室,会接受临床的周围神经活检的标本。每天中午集体阅周围神经病理标本,通常每天有一到两个临床周围神经或者神经肌肉病专业的clinical fellow排班参与,发报告,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字, 其他fellow在临床工作之余也都积极到实验室读片,这也可能是实验室选择中午读片的原因,能让更多的fellow有机会参与进来学习。读片的时候通常先由fellow来汇报病史,自己看到的病理结果,有意义的或者不确定的会做出标记等上级医师来定夺。我在实验室除了每天参加常规的病理阅片以外,还完成两个课题分别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家系研究和DNMT1基因在中枢和周围神经变性老鼠模型体内的功能研究。实验室设备齐全,资源不紧张,东西都是一次性的。时常想起自己国内做研究生阶段为了节约经费不停的回收耗材洗洗刷刷高压消毒的日子。
在梅奥诊所,每天都有很多场的讲座,常常由于好的感兴趣的讲座时间冲突只能忍痛割爱选择听其中更感兴趣的。对于临床医生的讲座通常早晨6点就开始了,安排在中午的讲座是很多科室的大轮转讲座和一些临床病理病例以及一些基础科学实验的讲座,也有很多各科亚专业的讲座安排在晚上。讲座一般都提供餐食,边吃边听,全场完全没有看手机,拍照,以及打盹的现象。
4.文章投稿情况
已第一作者和并列第一作者分别投稿一篇,动物实验部分回国前刚刚结束,数据正在整理中。
5.对以后工作的启发
梅奥诊所充分践行患者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值得我国乃至全球学习。但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而面对国内庞大的患者群体,很多措施都是不可复制的。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如何做到极致精细和充分效率仍然是我辈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年的在梅奥诊断的临床和科研的学习,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门诊大厅
与周围神经病理之父Dyck先生合影
圣诞晚会与Dyck先生夫妇合影
在梅奥兄弟铜像留影
实验室留影
与老板Klein医生合影
与神经内科主任Lucchinetti医生合影
动物实验取材小鼠DRG过程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