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防治”主题科普
每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均占我国肿瘤发病数的前十位,大多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现时就已处于进展期,消化道晚期癌预后差,疾病负担重,而早期和进展期肿瘤预后截然不同。以胃癌为例,进展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30%,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这就提醒我们需要重视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希望大家都能对消化道早癌的知识有所了解,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消化道早癌有哪些症状?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预防消化道早癌?有请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邢洁,主治医师宋慧芯进行讲解。
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是指在消化道(例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内表层发现的早期癌症。简单来讲,就是说肿瘤还停留在胃肠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以及早期结直肠癌。如果把人的内脏看成一个苹果,那胃肠道粘膜就是苹果的表皮,消化道早癌就如同苹果表皮上的一个黑点,如果我们及时将这块坏了的皮削掉,整个苹果依然是比较健康的。而如果我们采用放任不管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黑点就会蔓延开来,最终整个苹果就会逐渐烂掉。当前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绝大多数消化道早癌,都能够在内镜检查中发现,而且能够采用内镜微创技术成功将其剥离,这就如同削掉坏果皮一样,达到治愈的目的。通俗来讲,早癌就是刚开始生长,或是生长时间较短的癌。
消化道早癌有哪些症状?
在门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说自己有消化不良、胃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问我们:“大夫,您觉得我这个情况有大事吗?”“我这个症状是早癌的表现吗?”但是这些症状基本跟早癌无关。早癌的出现大多都很隐匿,消化道早癌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所以“无症状健康查体”这个理念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平时常规的体检项目,每个人都要根据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体检,如果真等到出现所谓的“报警症状”比如“进行性的吞咽困难、便血”等等,那时候可能就比较晚了。
哪些因素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友谊消化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消化道早癌的预警、预防、早期精准诊治全链条研究,十余年前曾在食管癌的高发区进行了覆盖1万余人的筛查,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概括各种消化道早癌高危因素如下:
食管早癌的高危因素
1、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区。
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3、既往有食管癌前疾病(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或癌前病变(食管上皮内瘤变)。
4、长期吸烟史。
5、长期饮酒史。
6、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快速进食、热烫饮食、高盐饮食、油炸饮食、辛辣饮食、腌制饮食、霉变饮食、不规律饮食等。而高膳食纤维摄入、高膳食钙摄入、食用蔬菜和水果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
Barrett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
1、年龄>50岁。
2、巴雷特食管的长度进行性增加。
3、向心性肥胖。
4、重度吸烟史。
5、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6、未使用非甾体消炎药以及他汀类药物。
因此,除内镜治疗外,对早期食管鳞癌和腺癌的治疗均主张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在食管鳞癌中主要是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管腺癌中则是戒烟,避免咖啡、浓茶等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饮食。此外,食管腺癌患者可给予抑酸治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巴雷特食管伴有糜烂性食管炎以及反流症状者建议应用大剂量抑酸剂治疗。
胃早癌的高危因素: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胃癌大多数是散发,和遗传没什么必然联系,但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风险更高,尤其是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另外,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患者胃癌的发病风险也明显增加。
3 、既往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不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的风险也与其毒株及抗原相关,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除菌。
4、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
5、生活方式,如长期的高盐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经常吃腌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等饮食都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6 、目前研究表明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胃炎、肠道微生物等。
结肠早癌的高危因素
1、高龄;
2、男性;
3、存在结直肠肿瘤家族史;
4、吸烟;
5、肥胖;
6、糖尿病;
7、炎症性肠病;
8、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量减少(久坐不动);
9、高脂低纤维饮食等。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大家一定要重视结肠癌的筛查。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方式,适当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息肉切除后的患者,也要做到定期复查。
如何诊断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起病隐匿,而且早癌病灶很小,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也不太会出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诊断主要是通过医师对高危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包括胃镜和结肠镜,胃镜可以看到的范围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以及降部,在这个范围内的黏膜病变,都可以通过胃镜识别到,所以也有人把胃镜检查称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消化道分为上中下,那肠镜主要就是看下消化道,它可以看到结直肠的黏膜,通过镜下观察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消化科大夫会在在看起来形态不好的地方取组织活检送病理,根据病理诊断消化道早癌。
另外,我们目前还有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等手段来观察病变的表面结构,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对于典型的病变,有经验的大夫会通过观察肿物的形态、周围的黏膜表现,结合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的结果评估病变性质和分期。
为什么需要及早发现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早期癌的病灶比较局限,转移的几率比较小,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在此阶段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的效果更佳,部分早癌是可以根治的。而晚期消化道癌预后极差。
胃肠道癌早发现和晚发现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能及早发现,我们可以在胃镜和结肠镜下对病变进行切除,从而根除胃肠道早癌。以胃为例,胃壁分层分为五层,发生胃癌时从内侧黏膜层向外浸润,如果没有超过第二层,一般不发生远处转移。可以说,如果把腹腔镜手术称为微创的话,那么胃镜、结肠镜下的切除就是超级微创,对于患者创伤很小,功能、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不过还要强调一点,不是所有消化道癌症都可以在早期发现,有些早癌形态不典型,或者病理很难取到,不一定能很早发现。早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内镜大夫的经验关系也很大,推荐大家去正规医院消化科做内镜检查。通过定期检查,特别是针对高危人群,提高早期发现的机会。
如何预防消化道早癌?
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定期运动等方式,降低患上消化道早癌的风险,预防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在内镜介入微创技术没有大幅开展以前,胃肠道肿瘤、出血、胆胰结石等疾病的治疗仍需外科手术来完成,不仅创伤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高,诸多术后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但是,现在我们有内镜这种微创手术方式,浸润层次比较浅、个头不大、没有局部转移的早癌都可以通过胃镜下手术进行切除。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切除。其中内镜下切除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以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这两种方式都是微创的,都是大夫在胃肠镜下操作,不会在体表产生创伤,有患者痛苦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良好等特点。
无痛内镜大大增加了患者内镜检查及治疗的舒适性,好多患者都比喻相当于睡一觉就完成了内镜检查,完成了早癌切除。
消化道早癌的预后取决于癌症的类型、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治疗的及时性。但总体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通常预后更好,同时也与其风险特征相关,例如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血管侵犯或累及淋巴管等。
因此,早癌内镜手术后一定要追病理结果,根据切缘干不干净,是否完全切除,或者肿瘤有没有一些小血管、淋巴管的浸润,定期做内镜检查随访或者追加外科手术,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哪些人群应该特别关注消化道早癌?
如果有消化道癌症的高风险因素,例如家族遗传、长期吸烟、饮酒等,或者年龄超过40岁,那么定期进行消化道癌症筛查是很重要的。筛查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直肠指检、内镜检查、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等。
对于初筛高危人群或选择内镜筛查的平均风险人群,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内镜检查。对于一些有癌前病变的患者,内镜检查间隔时间也是个性化的,例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Barrett食管患者,每隔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具体的,需要有经验的消化科大夫根据病情判断。
高危人群也不是每年都需要做胃肠镜检查。在完成1次高质量内镜检查后,不必再为排除可能遗漏的病变而过早过频繁地复查内镜,导致资源浪费。
另外,治疗后也需要及时复查,具体的复查时间需要根据早癌病理病情决定。关于有肠息肉的患者,目前推荐每2-3年复查肠镜,避免息肉复发或癌变。
作者介绍
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
邢洁
出诊地点及时间:
西城院区:周二下午
顺义院区(开诊后):周五全天
专长: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
消化中心:主治医师
宋慧芯
出诊地点及时间:
西城院区:周二全天
专长: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
- 标签:
上一篇: 认识肥胖、科学减重
下一篇: 病毒感冒后,你的嗅觉还好吗?